刘虹 官方网站

http://liuhong.zxart.cn/

刘虹

刘虹

粉丝:10169

作品总数:32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刘虹,女,1956年5月1日出生,汉族。籍贯陕西省凤翔。现任川音成都美术学院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油画系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四川省高校职称评定委员会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未提供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刘虹访谈(上)

01、你是197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属于文革后第一拨考上大学的人,为什么会决定考美院油画系,是因为从小就学画还是其它……?

 

当然是因为从小喜欢画画,当考生时认为油画是最有意思的画种,所以选择了油画系,并且只填报了这一个志愿,决定考不上油画系就不读美院。

 

02、本科毕业后你继续读研究生,之后留校在美院做老师,对学院的教育体制你应该很熟悉,你是怎么看待学院教育体制与自由创作之间的关系的?

 

我不仅自研究生毕业以来一直从事高校艺术教学,并且在九十年代初期还去德国的艺术学院从事过交流访问,因而对此问题有过一些思考。就架上绘画艺术而言,相较于西方的艺术教育体制,国内绝大多数艺术院校虽有一些小规模的探索改革,但基本上一直沿袭和保留了写实的基本功训练,从方法论上这与西方自经现代主义艺术观念洗礼和改革以来以自由创作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形成了颇具比较学意义的效果对照,国内以技术准备为切入点的方法首先提高的是学生再现性的绘画能力,此后再作个人化方式的寻找和转换,前者建立的是公共性的技术规律,后者则是自由度较高的个人探索与创作,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绘画能力获得较快,艺术家常常很年轻就出手不凡,缺点是基础阶段的训练可能会压抑甚至泯灭学生一些原生态的个性萌芽;西方的教育则与此相反,以自由创作为切入点,学生一进校首先要求确立自己的创作母题和风格,此后画地为牢一直沿着一个艺术方向作技术上的探索和完善,其优点是学生不受任何先入方法的干扰和诱导,个性意识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极大的维护和发扬,缺点是多数人的创作由于技术上的漫长探索而长期处于粗糙和不成熟的状态。我个人倾向于国内方式。

 

03、你的研究生毕业作品《冥想》系列是一组很风格化的作品,以女性人体为画面主体,背景做了平面化或构成式的处理,整体为灰色调,气质显得理性、清冷甚至有点萧瑟感,这些与当时学院普遍的写实油画相比差异较大,能谈谈创作这组作品的由来吗?

 

我天资写实能力较强,因而写实方式成了我创作的思维定势,当时改革开放使西方大量我们闻所未闻的新的艺术风格样式涌到面前成为我们创作丰富的给养,于是我将研究生学习期间在课堂写生时所作的探索加以推进,最终在毕业创作中,结合了西方极少主义的简约及冷抽象的平面化的背景构成,将画中影像化的写实人体从具体的情境中抽离而出,获得了在当时被看作还比较新颖的一种理性的,抽象的画面感觉。

 

04、我感觉这组画面中的女人体在单纯空阔的背景上显示出了一种怯弱、不安、无助的情绪,你怎么看待她们?

 

我的感觉最初来自于课堂上一个女模特在第一次脱去衣服裸露于众人(多为男性)目光下时的一种难以掩饰的交织着羞耻与无奈的内心的挣扎感,及由此而流露出的一种通体的畏缩和忧伤,这些目光何尝不是一种暴力?在此之下她无以逃遁的处境和情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后来转换成我的一种创作感觉和叙事主题,或许那组画也可解读为女性所面临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处在社会某种无形暴力之下的弱势形象。

 

05、《自语》系列一直被认为是你个人风格成熟的代表作,理性色彩更浓郁,画面中的女人体不再有《冥想》中那种无助这和不安的感觉,她们的姿势和动作显得自信又自如,但作品的观念性似乎更强了,画面中增添了一些令人费解的元素,比如用头巾将整个头部包裹的形象、富有心理暗示的褶皱布块、被几何切割的多层次空间等等,她们更像是某种女性自我反省的精神肖像,谈谈你这样表现的原因吧?

 

由于我画中的人体表现手段都是写实的,这很容易使人体成为一个具体的个人,而我力图表达的是作为集体名词的女性而不是某一个女人,所以我总是设法回避画出女人的脸,选择的模特造型也力图标准化而避免个性,94年我扩展《自语》系列时正在德国学习,进一步感到我同时还需要遮蔽和抹煞掉女人体的国家和民族特征,让其形象在“人类”这个更大的意义上生效,而人最具个性和世俗特征之处莫过于面部,因此,我将人物的头包裹起来,这样的形象也更具自闭性,正好契合了我想要表达的人物处于内省和自语的一种状态,同时,观者由于对人物面部不可满足的窥见渴求而产生的焦虑更会滋生出一种交流过程中的紧张关系。画面中的褶皱布块只是想把生活中与裸露的人体相关的生活元素抽离出来成为画面的构成因素,结合一些几何切割和线条,使人物脱离具体时空,成为理念的载体……,总之,当时只唯恐内容和意义不够深刻,想要最大限度地排除掉画面中的感性因素。

 

06、《自语》系列的后期以及稍后的《觅迷》系列、《倏》系列中,原本处于静止状态的女人体开始动作起来,为了表现动作的某种连续性状态,你让人物的身体、手、腿、脚产生连续的幻影,我感觉这些作品里你设置的迷局更多了,是这样吗,为什么呢?

 

我当时仍然对具象人物与抽象背景的拼接及其对画面内容造成的费解和超现实感乐此不疲,其实也没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更多是醉心于那样的画面感觉——作为一个视觉艺术炮制者。

 

07、这个时期的作品,画面主体色彩为深的灰色,只在具有特别意味的地方如头巾、褶皱布块上着以朱红色,这样的色彩安排对你来说具有什么特殊涵义?

 

我喜欢在黑灰色调包围之中一点少量鲜艳的红色所产生的那种突兀和尖锐的效果。

 

08、《时光》是你创作的一个新的出发点,不仅人物穿上了衣服,更重要的是图像开始从隐秘的内心走出,向现实靠近?

 

是的,当我一直在画面中摆弄所谓理性和抽象的时候,我周遭的生活正在悄然而又快速地发生着改变,红男绿女的时髦形象不觉间已在大街上,在电视中,在商区楼宇上的巨幅广告里,在街头售报亭的杂志封面上……向我的视觉包抄过来,无所不在地涨满了我的眼帘,我逐渐对过去的东西失去了兴趣,我想要截取和利用当下现实生活中的视觉资源——那些美丽的女人。美丽,它的杀手是时间,那些蜷伏在美丽女人周围慢慢携走她们脆弱美丽的时光……。

 

09、近三年来,你一直在进行《失忆的鱼》系列的创作,表现对象虽仍为女性,但已经不限年龄,不限着不着衣了,她们大多处于一种松弛的状态里,这是否意味着你对女性的认知以及关注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样处于如前所述的原因,我对于感性女人的兴趣被激活,感性的,富于变化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女人,她们不再是那些曾经自恋自闭矜持地静坐于我的画面中央思考着自语着的的形象。

 

10、“鱼”在画面中带来一种神秘和梦幻的感觉,为什么选择它呢?

 

“鱼水之欢”,这或许有些一厢情愿,我想让它喻指男性,因为弗洛伊德如是说。

 

11、你的新作品中增加了青春、时尚的色彩,这是受到当下流行文化的影响吗?

 

正如前所述,美丽、青春、时尚、这些视觉存在仍如汪洋一样将我淹没,控制着我的视觉兴奋点和创作想象。

 

12、做母亲的经验对你的艺术创作影响大么,你觉得做母亲之前和之后,创作心态有什么不同?

 

做母亲的经验本身对我的创作理念没什么影响,但曾经对我的创作状态有过很大影响,孩子太可爱了,以至在成为母亲的最初一两年里,我几乎无心画画,整个心智都被母爱占据,那时深感做母亲才是女人的本份和天职。

 

13、回顾自己的艺术经历,你觉得现在对艺术的理解和最开始画画的时候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最开始画画时对艺术没有更多的理解,只是凭着对绘画与生俱来的喜爱,一头扎进去后竟就成了我需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与最初的自娱自乐不同,艺术是我每天必须的工作,是伴随着思考、感觉和技艺的劳动,是我的生存方式,我的成就与失意,我的喜悦与烦恼都维系在艺术上了。

 

14、你认为性别对自己创作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吗?

 

我此生只有做女性的经验,如果能让我再做一次男性,我会更准确和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

 

15、女性面对世界所获得的一些特殊经验对创作是一种阻碍还是促进?或者是兼而有之?女性在创作中有性别优势吗?如果有,体现在什么方面?

 

任何经验对于文化创作都是有意义的,无论是普遍经验还是个人经验都是可资利用的资源,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一点。我个人感觉对于绘画艺术创作而言好像并不具备什么优势,相反还存在劣势,艺术创作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深入勤奋的钻研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不间断的工作,需要体力等等,而这些正是绝大多数女性所欠缺的品质。

 

16、在生活和创作干中,有没有产生过希望自己不是女性而是男性的想法?为什么?

 

相反我常常庆幸自己身为女人,这可以为我的懒惰和退却找到理由,毕竟,无论女权如何闹腾,社会对女性还是要求不高。

 

17、你怎么看待和处理艺术创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虽然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值不如男性高,但女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还是颇为艰辛的,醉心事业的女性必须社会化程度很高,而社会的主体为男性,女性身在其间与男性为伍,与他们竞争,以他们为参照,这需要支付的是时间,是精力,但与此同时,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同样需要这些东西,必须由女性承担的家庭事物使事业女性身负两套负担和压力,这或许正是女性在整体上不如男性出色的原因。我个人就常常在流连于孩子身边与离开孩子投入工作之间犹豫和斗争不已。我不能说自己把这个问题处理得很好,作为孩子的母亲,我认为孩子还应该得到来自我更多的关爱,而作为艺术家,我认为自己应该更加全身心地投入。

 

18、女性主义是二十世纪中叶以来西方非常重要的文艺思潮之一,主要针对的是西方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和霸权,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具有非常激进的意识形态色彩,反叛性和挑战性很强。而中国的女性艺术相比较而言,总体显得含蓄、内敛,带有东方思维特点,更注重一种平衡感。你觉得中国目前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创作?

 

从形态学角度讲,女性主义的创作特征似乎很难被界定,以架上绘画为例,许多男性艺术家也使用女性题材,也具有女性艺术倾向,用性别特征划分和界定艺术现象是否有确凿根据仍需讨论。

 

19、你认为中国女性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对整体的中国当代文化建设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

 

女性艺术家的文化价值与意义如同这个群体的艺术从业人数一样弱小,虽然有很优秀的女性艺术家成功地将自己艺术的触须伸向了男性艺术家无法企及的场所和领域,但总体来说是弱势的,因而也是边缘的,女性艺术家还需努力。

 

20、对目前自己的创作氛围和环境,你有更多的期待吗?(可以从社会、政治、文化、情感、家庭等各个角度谈)

 

我个人对当前的创作条件和氛围还比较满意,虽然身为女性艺术家难免被边缘化,但当前自由、开放、热火朝天的状态对于艺术家来说的确是空前盛世。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

 

21、市场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让艺术家获得生存的独立、自由和自尊,另一方面又会产生引诱艺术家丧失创作自主性的危险,你是怎么看待艺术市场的?

 

在一个经济社会中,一切有意义的事物都会转换为价值,中国也迎来了为一切事物定价的时代,在由此而产生的价值系统中,市场难免牵动和左右着艺术家的荣辱观和荣辱感,艺术家经历了八十年代比发表,九十年代比参展,现在比市场的巨大变化,我不相信有人可以甘于寂寞地超越这样一种存在,没有理由再蛊惑艺术家象凡高一样活着,凡高的时代艺术还在追求和挖掘美的形式,凡高的问题是他所开创的美的新高在他有生之年不被认同,而如今艺术进入后现代几乎失去了标准,一个艺术家的成功往往是多种综合因素的结果,与画得好坏没有直接关系,并非未被市场承认而被执著追求和坚持着的艺术就一定是有价值的,尤其在如今画廊多少取代或起到了美术馆的功能和作用时,市场有反作用于学术的倾向,现在有不少艺术家先在市场中崛起进而受到学术的关注。因此,在市场的价值认定中获得现世成功的欢乐是艺术家无可厚非的追求。我个人并未觉得自己的创作自主性被什么事物所限制。

 

22、对于下一步的创作,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和计划?

 

准备继续在创作中消耗我对时尚女性的表现热情。

(来源:艺术家提供)